山东青岛:大雨落地 “海绵”就地吸走八成多
■大村河上游海绵城市项目改造后,未产生明显积水。
连日来的强降雨,让山东青岛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海绵城市的成效:积水少了、景色美了、路面排水顺畅了。虽然此次暴雨来势汹汹,但全市经过海绵改造的206平方公里区域内,几乎未产生明显积水。
根据青岛市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在布设监测设备的25平方公里试点区内,雨水总体径流控制率为8188%,也就是说,有超过八成的降雨可以就地被海绵吸住,有效缓解了城市强降雨时的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
过去每逢雨季,雨水就从山上汇到这里,积水经常漫过小腿,我们进出楼道都要搭个木板涉外离婚。家住坊子街山脚下的御景山庄小区居民王清回忆说,如今经过几天的连续降雨,小区内也完全不见积水。据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彻底解决小区问题,溢流井、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式地坪悉数登场,在解决部分积水点的同时,让近八成的雨水可以在小区内得到下渗、净化,补充到地下水,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像御景山庄小区这样脱胎换骨离婚律师免费咨询,完成了海绵改造的老旧社区,远不止一处。2016年,青岛突出老城更新重点区、涉水问题典型区、百姓意愿强烈区三个区域特点,选择李沧区西北部面积252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为试点区。采用海绵+建设模式,在解决小区雨污混接、水质黑臭、小区内涝等涉水问题的同时,同步实施停车场等多项配套改造工程。
与此同时,还对河道水库进行综合治理,既解决了河道黑臭水体问题,又还原了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据悉,通过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提升,水资源的再利用也得到保障,目前仅试点区的雨水资源年利用量就达14713万立方米,相当于留住一座小型水库。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的是系统性。试点伊始,青岛便确定了试点示范和全域建设的双推进思路,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06平方公里,到今年年底计划完成220平方公里。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介绍,海绵城市是一项需要长效推进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系统考虑,整体推进,到2020年底,青岛要达到25%城市建成区达标,到2030年,达到80%城市建成区达标,让海绵红利惠及全城。(来源:青岛日报记者王冰洁)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