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揽存是表象中小银行存贷两难
高息揽存是表象 中小银行存贷两难
高息揽存是表象 中小银行存贷两难 更新时间:2010-9-11 6:50:23 “这个考验还是非常严峻的。”9月6日上海银监局的一纸处罚通告,让沪上银行界尤其是中小银行们纷感震撼。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给存款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部分银行为改善存贷比指标,保持贷款增速,加大了对存款规模考核的力度,由此引发的问题早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然而,上海银监局此番的重拳处罚,却更加凸显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高息揽存”背后的存贷压力困局。 监管风暴 在这次不同以往的雷厉风行的监管检查风暴中,上海的两家银行受到严厉处罚,其中一家银行不仅受到行政处罚,而且被罚款54万元,不仅如此,该银行还被监管部门要求对违规处罚事项在全行进行通报。另一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则因相同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行为,被上海银监局采取监管强制措施,暂停该分行新设机构市场准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业务,并通过属地银监局要求该行总行对分行高级管理层进行调整。 对现场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除行政处罚和监管强制措施外,上海银监局还责令银行对违规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对于银行内部处罚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违规责任人员,人员名单将进上海银监局从业人员不良信息库。同时,对通过虚增存款获取考核利益的个人和营业机构,上海银监局要求银行对虚增部分的考核利益予以扣回。 “这次处理的力度很强。”沪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高息揽存问题三令五申,“比以前更紧,要求也更严格。” 显然,和往年相比,让银行感到最明显的是,今年的监管风暴来势凶猛。 沦陷内外交困 “说白了,高息揽存现象从银行内部自身来说,就是因为业绩压力和逐利压力。”一位地方商业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比如一些上市银行,每年要公布业绩,每年效益增加多少,如果存款资金不上去,贷款就放不出,这个才是根本。”该人士同时表示,市场竞争激烈,对贷款资金需求比较大也都是导致目前高息揽存现状发生的外部诱因。 “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过大的存款考核压力是导致银行存款业务出现违规的根本原因。”这是上海银监局对目前市场现状的一个结论。高存贷比、低资本充足率,这道中国银行业的难题,在今年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上演绎得格外突出。此外,受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国银监会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机构扩张和资本充足水平挂钩、控制次级债等政策因素影响,面临资本和资金补充的巨大压力的商业银行们,焦虑之余却也很无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相关银行人士均表示,眼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压力确实比较大。“因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度不一样。”据了解,企业一般都会找几家银行合作,但大银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银行具有网点、资金和一些政策甚至包括价格上的优势。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客户对大银行的依赖度肯定要比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大。” 对此次受罚的两家银行,业内也表示了各自的看法。“大家对负债业务抢得比较厉害。存款增长和贷款需求不是很匹配,这个其实业内都能理解。”一些业内人士坦言,尽管现状对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比较无奈,但高息揽存的行为确实很不好。